中军创是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凯旅优品网约车出行服务基地、全国绿色基地军创企业工作委员会主管主办官方网站。
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凯旅优品网约车出行服务基地主管 企业动态 【中军创】中国财经报张曦文:我国基本形成“五料化”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中军创】中国财经报张曦文:我国基本形成“五料化”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国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酒品包装盒、课桌板凳、生活用纸、建筑材料……在近日举办的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了多种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产品。据了解,这些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制成的产品,价格不仅比木材产品便宜,还具有防腐、耐火、环保等特性,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农作物秸秆还可以制成育苗基质、有机肥、饲料和燃料等,用途广泛。
不仅在安徽,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国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聚焦地区 以点带面
201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投入资金25亿元,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区域,以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秸秆市场化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和标准化水平为目标,在12个省(区)按照“整县推进、多元利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试点县143个,各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或达到90%以上,秸秆处理技术模式初步构建,区域秸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东北地区秸秆问题呈现三个特点:单位播种面积、户均秸秆产量大;寒冷气候制约秸秆有效利用;在粉碎还田和离田利用方面,达到同样的秸秆利用效果需要更多投入。
针对东北地区的秸秆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印发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方案》,从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资金中安排5.86亿元,在东北地区以玉米主产县为单元,开展秸秆处理利用。通过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三大主攻方向,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出台并落实用地、用电、信贷等优惠政策,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发展机制。
目前,东北秸秆处理行动共建设试点县71个,秸秆综合利用率比2016年提高7.1个百分点。新增秸秆还田面积3000多万亩、秸秆收储能力1200多万吨、秸秆利用能力900万吨,培育秸秆收储运专业化组织约2100多个、年可利用秸秆1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57家,有力提升了东北黑土地耕地质量和秸秆利用的质量效益。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的实施,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补助资金项目,以县为单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强化试点示范,聚焦重点地区,以点带面,提升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能力。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支撑
从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看,秸秆大都变为青贮饲料、还田、制成生物燃料等,这些“变废为宝”的利用方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秸秆综合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但技术制约仍是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一方面,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增设秸秆综合利用科学家岗位,推动东北地区三省一区农科院及农垦科学院共同组建“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形成“集团军”式的研发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技术对接,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研发计划农业面源专项中遴选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织成立技术对接专家组,与试点省份开展技术对接指导,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试点省份的转化应用,切实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在各方联合攻关下,秸秆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秸秆沼气发酵、能源燃料、基质化利用等方面技术均取得了较大突破,系统解决了秸秆还田、秸秆清洁供暖、秸秆循环利用等问题。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推广力度。2016年,推介发布秸秆“五料化”利用技术19项,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和知识普及提供指导;2017年,印发《区域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技术导则》,指导各地科学谋划和布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提升秸秆利用区域统筹水平。同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梳理,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加大成熟适用的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引导企业、农民科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小农户的有机联结
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有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普通农户种植面积小,出售秸秆的收入很少,还要支付人工费和运费,农户收集、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选择“一烧了之”。对此,专家建言,破解秸秆焚烧问题要关注其背后的深层矛盾——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将小秸秆置身于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不断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小农户的联结,配套政策机制,产业发展,协调构建政府、企业、农民三者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政府履职责、农民得实惠,实现三方共赢。”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方面,今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要优先保证秸秆还田离田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同时,农业农村部依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在14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结合实际开展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2017年,共安排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购置补贴资金4.57亿元,支持秸秆还田离田工作。目前,全国秸秆粉碎还田机保有量85.6万台、秸秆捡拾打捆机保有量4.68万台,秸秆还田面积7.43亿亩,捡拾打捆面积0.88亿亩,并在全国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腐熟还田等技术,有力地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农民粮食稳产高产。
在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方面,农业农村部近年来以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工作。截至目前,立项建设秸秆养畜项目1591个,覆盖全国900多个县(市),在粮食主产区和农牧交错区形成了连片示范带,有力支撑了牛羊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农牧民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全国用于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领域的秸秆离田利用量约2.3亿吨,如每吨售价按300元计算,可使各类收储运组织、企业和农民增收690亿元。一些秸秆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培育了一批秸秆收储运经纪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返回顶部